简介:
口腔预防保健:日常做到这几点,远离牙齿问题 提到口腔健康,很多人反应是“牙疼了再去医院”,但其实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。牙齿一旦出现问题,不仅影响吃饭、说话,还可能引发全身性疾病。今天就来,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口腔预防保健,让牙齿更健康。 刷牙的学问:别让错误方法毁了你的牙 每天刷牙
提到口腔健康,很多人反应是“牙疼了再去医院”,但其实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。牙齿一旦出现问题,不仅影响吃饭、说话,还可能引发全身性疾病。今天就来,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口腔预防保健,让牙齿更健康。
每天刷牙是基本操作,但很多人刷了半辈子牙,方法却是错的。正确的刷牙姿势应该是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轻轻短距离水平颤动,每次少刷满2分钟。别太用力,否则会磨损牙釉质。另外,记得每3个月换一次牙刷,电动牙刷的刷头也要定期更换。
早晚各刷一次牙是标配,晚上那次尤其重要。睡前不刷牙,食物残渣整晚在口腔里发酵,容易滋生细菌导致龋齿和牙龈炎。如果中午饭后有条件,也可以简单漱口或使用牙线清洁。
光靠刷牙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剩下40%的牙缝区域得靠牙线。牙线不是等塞牙了才用,而是要像刷牙一样养成习惯。使用方法很简单:取约30cm长的牙线,绕在两手中指上,用拇指和食指控制,轻轻滑入牙缝,上下刮擦两侧牙面。
如果觉得普通牙线操作麻烦,可以试试牙线棒或者冲牙器。特别是戴牙套的人,冲牙器能更好清理托槽周围的死角。记住:用牙线时牙龈出血可能是发炎的信号,别因此放弃使用,坚持一周左右出血通常会改善。
有人觉得洗牙是为了让牙齿变白,其实它的核心作用是清除牙结石。牙结石是矿化的牙菌斑,刷不掉也漱不掉,会不断刺激牙龈导致红肿出血,终发展成牙周病。建议每年洗牙1-2次,吸烟或喝茶多的人可以增加到3次。
次洗牙可能会有点酸胀感,这是正常现象。洗完牙后1-2小时内别吃染色深的食物(比如咖啡、酱油),24小时内避免过冷过热的刺激。很多人担心洗牙会让牙缝变大,其实变大的不是牙缝,而是原本被牙结石填满的空间。
甜食是牙齿的头号敌人,尤其是黏性强的软糖、蛋糕,它们会长时间黏在牙面上给细菌养分。如果实在想吃甜食,建议随正餐一起吃,吃完立即漱口。更推荐一些“护牙零食”,比如苹果、胡萝卜这类脆硬蔬果,咀嚼时能摩擦牙齿表面起到清洁作用。
碳酸饮料要少喝,它的酸性会腐蚀牙釉质。如果喝的话,好用吸管减少液体与牙齿接触,喝完别马上刷牙,先用清水漱口等30分钟再刷。另外,多吃含钙的乳制品和深绿色蔬菜,有助于强化牙釉质。
很多家长觉得“乳牙反正要换,坏了没关系”,这是大错特错。乳牙健康直接影响恒牙发育,还会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和面部发育。从颗乳牙萌出就要开始清洁,3岁前用纱布或指套牙刷,3岁后换成儿童牙刷。
6岁左右孩子会长出颗恒磨牙(六龄齿),这是容易发生龋齿的牙齿,建议及时做窝沟封闭。另外要控制夜奶习惯,1岁后尽量戒掉睡前喝奶后不清洁的习惯,避免“奶瓶龋”。
除了定期检查,出现以下情况千万别拖:刷牙出血超过一周、牙齿对冷热敏感持续不缓解、牙龈红肿溢脓、牙齿松动、口腔溃疡两周不愈合、长期口臭等。早期治疗通常简单且费用低,拖到后期可能就要根管治疗甚拔牙了。
后提醒大家:网传的“美白偏方”比如柠檬汁刷牙、醋漱口等都别试,它们会损伤牙釉质。口腔健康没有捷径,坚持日常护理+定期检查才是道。一口好牙不仅能让你吃嘛嘛香,更是健康的重要屏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