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
牙周病不可忽视!这些早期症状你可能已经中招 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告信号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口腔常见病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85%,但多数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沉默的"口腔"。 什么是牙周病? 简单来说,牙周病就是
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告信号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口腔常见病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85%,但多数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沉默的"口腔"。
简单来说,牙周病就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。就像房子的地基出现问题,牙齿的"土壤"——牙龈和牙槽骨正在被细菌慢慢侵蚀。初期可能只是牙龈红肿出血,发展到后期会导致牙齿脱落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口腔细菌还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健康。
1. 刷牙出血:常见的早期症状,很多人误以为是"上火"
2. 持续性口臭:牙菌斑堆积会产生特殊异味
3. 牙龈红肿: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且紧贴牙齿
4. 牙齿敏感: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
5. 牙齿移位:牙槽骨吸收后牙齿开始松动移位
口腔里的细菌是罪魁祸首。当我们清洁不到位时,细菌会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,时间久了钙化成牙结石。这些"细菌堡垒"会不断刺激牙龈,引发炎症反应。此外,吸烟、糖尿病、精神压力大、孕期激素变化等因素都会加重病情。
正确刷牙:建议使用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,每次少2分钟。很多人只刷牙齿表面,其实牙龈边缘更需要清洁。
定期洁牙:即使刷牙再认真,也会有死角形成牙结石。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洁治,就像给牙齿做"大扫除"。
及时治疗:早期只需简单龈下刮治,发展到晚期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。记住:治疗越早,越好,花费越少。
误区一:牙龈出血是上火
这是大的认知误区。出血是炎症的表现,不是所谓的"火气大",需要处理。
误区二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
牙缝本来就是被牙结石填满的,清除后暴露出真实情况。不洗牙反而会加速骨质流失。
误区三:老年人掉牙是正常的
如果维护得当,牙齿可以陪伴终生。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仍保有健康牙齿就是证明。
牙线比牙签更值得推荐,能有效清理牙缝;饭后漱口要用清水,避免用含酒精的漱口水刺激牙龈;控制甜食摄入频率;吸烟者建议戒烟。对于糖尿病患者,更要重视血糖控制和口腔检查。
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建议尽快就诊:牙龈出血持续一周以上;牙龈明显萎缩;牙齿松动或移位;咀嚼时疼痛。早期治疗通常只需要3-4次门诊即可完成,而晚期病例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。
记住:牙周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。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定期检查,才能让我们的牙齿陪伴我们更久。毕竟,没有什么比原装的好,不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