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
牙周病是什么?别小看牙龈出血的警告信号 早上刷牙时发现牙膏泡沫里带血,吃苹果留下红印子——你可能已经和牙周病打过照面了。这种悄悄侵蚀牙齿"地基"的疾病,在我国成年人中患病率超过80%,却常被误认为是"上火"而延误治疗。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口腔健康隐形的真面目。 牙龈红肿出血?这是身体发出的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膏泡沫里带血,吃苹果留下红印子——你可能已经和牙周病打过照面了。这种悄悄侵蚀牙齿"地基"的疾病,在我国成年人中患病率超过80%,却常被误认为是"上火"而延误治疗。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口腔健康隐形的真面目。
健康的牙龈应该呈现淡粉色,紧贴牙齿无缝隙。当菌斑中的细菌长期堆积,就会刺激牙龈出现"反应":刷牙出血、口腔异味、牙龈肿胀。这个阶段被称为牙龈炎,及时干预完全可以逆转。但如果继续忽视,炎症就会向深层发展,形成真正的牙周病。
值得注意的是,吸烟人群的牙龈可能不会明显红肿,这是因为尼古丁会收缩血管,掩盖了早期症状。这类患者往往等到牙齿松动时才就医,错过佳治疗时机。
阶段:牙龈炎 仅累及牙龈组织,及时洁牙配合正确刷牙,1-2周就能。
第二阶段:轻度牙周炎 炎症侵袭牙槽骨,形成3-4mm的牙周袋。深度清洁配合抗菌治疗可控制发展。
第三阶段:中重度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1/2,牙齿出现松动移位,可能需要手术干预。数据显示,这阶段患者牙齿5年脱落风险高达60%。
研究发现,牙周病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: • 糖尿病患者血糖更难控制 •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.5-2倍 • 孕妇早产概率上升 • 与阿尔茨海默症存在潜在关联
这提醒我们:口腔不是国,维护牙龈健康就是在守护全身健康。
20-30岁:预防黄金期,每年洁牙1次,学会正确使用牙线 30-50岁:加重因素,控制吸烟、压力等危险因子 50岁+:重点关注假牙周围的清洁,定期做牙周评估
误区一:"洗牙会把牙缝洗大" 牙缝变大是原本存在的牙石被清除后暴露的真实状态,越早清理越能避免骨质流失。
误区二:"治疗一次就能好" 牙周病需要终身维护,就像高血压需要持续管理一样,定期复诊必不可少。
误区三:"漱口水可以替代刷牙" 任何漱口水都无法清除已经形成的牙菌斑,机械清洁才是根本。
• 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震颤) • 每天少使用一次牙线清理邻面 • 每3个月更换牙刷,避免细菌滋生 • 控制每日糖分摄入次数(包括隐形糖如酸奶、果汁) • 吸烟者建议每年增加1次洁牙频率
如果发现牙龈出血持续两周以上,或者牙齿有松动迹象,建议立即预约牙周专科检查。记住:牙周病的治疗时机,直接决定你能保留多少天然牙齿。